白茅根的日常用法和功效作用(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)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文章目录:

一、白茅根的日常用法和功效作用
白茅根的日常用量为12~25克,可水煎服、捣汁或研末。若作为茶饮,每次约3克,每日两次,避免过量或频繁饮用。
日常用法及功效如下:
1、煮粥
取鲜白茅根、大米各50克,将鲜白茅根洗净切碎后入锅,加适量水煎煮取汁,去渣后加入大米与冰糖,煮至粥熟即可。此粥可改善肾炎及小便不利,通过利尿作用缓解肾脏负担,辅助治疗泌尿系统炎症。
2、冲泡(鲜榨汁)
将鲜白茅根40克与鲜藕片40克混合榨汁,去渣后调入30毫升蜂蜜,每日饮用两次。此配方可治疗流鼻血,利用白茅根的凉血止血功效,结合藕片的清热作用,调节体内热毒,减少鼻黏膜出血。
3、炖煮(药膳)
取鲜白茅根60克与猪瘦肉500克,洗净后将肉切片、白茅根切段,一同入锅加清水炖煮。先用大火煮沸,再转小火炖至肉熟烂,加盐调味后喝汤食肉。此药膳可辅助治疗胆结石,通过白茅根的利尿排石作用,促进胆汁代谢,缓解结石引起的疼痛。
功效总结
白茅根性寒,味甘,归肺、胃、膀胱经,具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止血、利尿通淋的功效。其核心作用包括:
- 调理体质:改善湿热体质,缓解因热毒积聚导致的炎症反应。
- 治疗肾病:通过利尿作用减轻肾脏水肿,辅助治疗肾炎、尿路感染等。
- 排石作用:促进胆道及泌尿系统结石的排出,缓解相关疼痛。
- 止血功能:对鼻出血、咯血等热性出血症状有显著疗效。
二、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
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:
一、凉血止血
白茅根性寒,入血分,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。其活性成分可降低血管通透性,抑制异常出血,临床常用于缓解血热引起的多种出血症状,如鼻衄(鼻出血)、咯血、尿血、血淋(小便带血且灼热)等。需注意,该功效需在中医辨证为血热证时使用,且出血量较大或持续不止时,应立即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。
二、清热利尿
白茅根归膀胱经,性寒能清泄膀胱湿热,具有清热利尿的作用。其含有的钾盐等成分可促进尿液生成,改善湿热蕴结膀胱导致的热毒淋证(尿频、尿急、尿痛伴灼热感)、水肿,以及肝胆湿热引发的湿热黄疸(皮肤、巩膜黄染伴小便黄赤)。现代研究显示,其利尿作用温和持久,适合轻中度水肿患者辅助调理。
三、清肺胃热
白茅根入肺、胃二经,性寒可清泄肺胃实热。对于胃热呕吐(伴口臭、便秘),其通过抑制胃黏膜过度分泌缓解症状;对于肺热咳喘(痰黄稠、咽痛),则能稀释痰液、减轻气道炎症。但需区分虚热与实热,虚热者(如长期低热、手足心热)不宜使用。
用药警示:
白茅根作为中药材,仅能缓解症状,无法根治疾病。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高热、剧烈腹痛等,需立即就医。使用前需经中医辨证,明确体质与证型,避免自行长期服用导致脾胃虚寒(如腹泻、食欲减退)。孕妇、哺乳期女性及慢性病患者用药前应咨询医师,确保用药安全。
三、白茅根的作用与功效
白茅根的作用与功效可归纳为以下几点:
1、凉血止血
白茅根性寒,归肺、胃、膀胱经,能清除肺、胃、膀胱三经的热邪,从而发挥凉血止血的作用。主治血热妄行导致的出血证,如鼻衄、咯血、尿血等。现代药理研究证实,其含有的活性成分可缩短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,降低血管通透性,增强止血效果。
2、清热利尿
白茅根通过清利膀胱湿热,促进尿液排出,适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水肿、小便不利或淋证。其利尿作用温和,既能清除体内热邪,又可避免过度耗伤津液,适合热性体质或湿热证患者。
3、清解胃热与肺热
针对胃热上逆导致的呕血、胃脘灼痛,白茅根可清胃降火;对于肺热壅盛引发的咳嗽、痰黄,其能宣散肺中热邪,缓解呼吸道症状。
4、缓解温热病烦渴
在温热病初期或中暑时,白茅根通过清热生津,改善高热、口渴、心烦等症状。其性寒而不伤胃,适合热病伤津的调理。
5、改善湿热黄疸
白茅根能清利肝胆湿热,辅助治疗湿热蕴结导致的黄疸,表现为身目发黄、小便黄赤等。其利尿作用可促进胆红素排泄,减轻黄疸程度。
现代药理支持:
研究显示,白茅根中的多糖、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炎、抗氧化作用,可抑制血管内皮损伤,减少出血风险。同时,其利尿机制与调节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相关,进一步验证了传统功效的科学性。
注意事项:
白茅根性寒,脾胃虚寒者(如畏寒、腹泻)需慎用,避免加重寒象。使用前建议咨询中医师,根据体质辨证配伍。
四、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 详细介绍白茅根的五大功效
白茅根作为传统中草药,具有以下五大功效:
1、利尿消肿
白茅根含丰富的钾盐,能促进尿液生成与排泄,通过增加尿量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和代谢废物。临床常用于治疗水肿、热淋(小便涩痛)等症状,尤其适合高尿酸人群,通过多排尿辅助降低血尿酸水平。但需注意,过量利尿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,需遵医嘱使用。
2、保肝护肝
白茅根中的活性成分(如黄酮类、多糖)可增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的转阴率,对慢性肝炎患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。其抗氧化特性还能减轻肝细胞损伤,抑制肝纤维化进程,起到预防和保护肝脏的效果。
3、调节“三高”
白茅根多糖成分能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,同时调节血脂代谢,减少低密度脂蛋白(LDL)氧化,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。心血管疾病患者适量使用,可辅助控制血压、血糖和血脂水平。
4、抗菌抑菌
白茅根对痢疾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有显著抑制作用,其提取物可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,阻断菌体代谢。临床常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、肠炎等感染性疾病,也可作为预防性用药减少肠道菌群失衡风险。
5、免疫调节
白茅根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,促进淋巴细胞增殖,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。其多糖成分还可激活免疫细胞因子(如IL-2、TNF-α)分泌,对体质虚弱、反复感染者具有增强体质的作用。
注意事项:白茅根性寒,脾胃虚寒(如畏寒、腹泻)及寒性体质人群需慎用,过量可能加重胃肠道不适。建议煎煮后温服,每日用量控制在15-30克,孕妇及慢性病患者使用前应咨询医师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