薏米仁炒与不炒的区别(薏苡仁有什么作用)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薏苡仁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薏苡仁的功效与作用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文章目录:
一、薏米仁炒与不炒的区别




在我看来,薏米仁炒与不炒的区别主要在于颜色、质地口感、功效和营养成分等方面。
- 颜色:炒过的薏米仁呈现微黄色,而未炒的则是白色。
- 质地口感:炒过的薏米仁更加酥脆,口感香脆,而未炒的则相对软糯。
- 性能:炒过的薏米仁性偏温和,更易于消化吸收,可以煮粥或泡茶食用。未炒的薏米仁性偏凉,不宜多食用。
- 营养成分:炒制过程可能会导致部分营养成分的丧失,因为高温可能会破坏其中的维生素和酶。未炒的薏米仁更接近原始的营养成分。
吃薏米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- 薏米仁性寒,长期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体寒,特别是对于女性来说,容易导致月经不调和痛经等症状。因此,建议适量食用薏米仁,不要长期大量食用。
- 薏米仁中含有较高的淀粉质,如果长期大量食用,容易引起血糖波动,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食用。
- 薏米仁具有利尿作用,过量食用可能导致排尿增多,特别是对于肾脏疾病患者来说,应该避免食用。
- 薏米仁中含有一定的嘌呤,痛风患者应该避免食用。
- 薏米仁容易引起过敏反应,过敏体质者应该慎重食用。
- 薏米仁不易消化,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应该适量食用。
- 薏米仁的营养成分较为单一,不建议将其作为主食长期大量食用,应该搭配其他食物食用。
二、薏苡仁有什么作用
薏苡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营养补充、药用功效、疾病辅助治疗、美容护肤及食用价值等方面,具体如下:
一、营养价值薏苡仁营养丰富,每100克中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均居谷类前位,是优质的营养来源。

- 健脾止泻:薏苡仁可健脾利水,用于脾虚湿滞导致的泄泻,改善食欲不振、胃脘胀满、大便溏泄等症状。
- 利水渗湿: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,可治疗水肿、脚气等病症。
- 除痹止痛:能除痹,用于湿痹、筋脉拘挛、屈伸不利等症状的缓解。
- 其他功效:还可用于肺痿、肺痈、肠痈、淋浊、白带、扁平疣等病症的治疗。
- 防治高血压、高血糖:薏苡仁具有降血糖的作用,对高血压、高血糖的防治有一定辅助效果。
- 提高免疫力:薏苡仁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,提高身体抵抗力。
- 抗炎作用:具有抗炎特性,有助于缓解炎症反应。
五、食用价值与注意事项
- 食用方法多样:薏苡仁的吃法多种多样,民间多用来煮粥,可根据身体状况搭配山药、党参、山楂、百合、黄芪、红枣、白果、莲子等平和滋补之物,合理补养。

- 食用禁忌:薏苡仁所含的醣类黏性较高,吃太多可能会妨碍消化,不宜多吃。
不可空腹食用,否则容易产生腹泻腹痛。
孕妇禁用,中医认为薏米其质滑利,在多处文献中都有记载其为忌食伤胎之物。
三、吃薏苡仁的好处是什么
吃薏苡仁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传统功效
薏苡仁具有利水渗透湿、健脾止泻、除痹、排脓、解毒散结的功效。可辅助治疗水肿、脚气、小便不利等水湿内停症状,改善脾虚泄泻、湿痹拘挛等问题。其排脓解毒作用对肺痈、肠痈等感染性疾病有辅助疗效,外用还可缓解赘疣等皮肤问题。
二、现代药理作用
- 中枢神经系统调节:薏苡仁含有的活性成分具有镇静、镇痛作用,可缓解焦虑、失眠及轻度疼痛。
- 呼吸功能影响:薏苡仁油(含棕榈酸及其脂)小剂量可兴奋呼吸,大剂量则通过中枢性麻痹作用抑制呼吸,同时能显著扩张肺血管,改善呼吸循环。
- 代谢调节:具有降血糖、降血钙作用,对糖尿病及钙代谢异常人群有一定益处。
- 免疫增强:可激活免疫细胞,提升机体抵抗力,辅助预防感染性疾病。
- 其他作用:包括诱发排卵(对生殖系统)、降温解热、抑制胰蛋白酶活性、抗菌及抑制多突触反射等,涵盖多系统健康维护。
薏苡仁与其他药材配伍可增强疗效:
- 配白术:健脾祛湿,适用于脾虚湿盛导致的大便溏泻、乏力。
- 配冬瓜皮:健脾利水消肿,改善湿热脾虚型浮肿、小便短少。
- 配麻黄:祛风散寒除湿,缓解风湿表证引起的全身疼痛、筋脉拘挛。
- 配通草:清热利湿健脾,针对湿热蕴脾导致的小便不利、食欲不振。
四、每天了解一味常见中药——利水渗湿药——薏苡仁
薏苡仁是一种常见的利水渗湿类中药,以下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介绍:

- 出处:最早记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。
- 别名:薏米。
- 来源: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。
- 产地:主要产于福建、河北、辽宁等地。
- 处方用名:薏苡仁。
- 性味:甘、淡、凉。
- 归经:归脾、胃、肺经。
- 利水渗湿:能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,改善水湿内停的病理状态。
- 健脾止泻:既可泻除湿邪,又能补益脾气,标本兼顾,对于脾虚湿盛引起的泄泻有良好效果。
- 除湿:可清除体内的湿邪,改善因湿邪导致的各种症状。
- 排脓:能上清肺热,下利肠胃之湿,从而起到清热排脓的作用,常用于肺痈、肠痈等疾病。
- 解毒散结:可用于治疗扁平疣、癌肿等,具有一定的解毒和消散结节的功效。
- 水肿,脚气浮肿,小便不利薏苡仁甘补淡渗,既能渗湿,又能健脾,尤其善于治疗脾虚湿滞之证,常与茯苓相须为用。
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、小便不利,常配猪苓、泽泻等药物,增强利水渗湿的作用。
对于脾虚湿盛之水肿腹胀、食少泄泻,多与白术、黄芪等药同用,起到健脾益气、利水消肿的功效。
- 脾虚湿盛,食少泄泻薏苡仁泻且补,标本兼顾,是治疗脾虚湿盛之泄泻的常用药物,常配党参、白术等,如参苓白术散,可增强健脾止泻的作用。
- 肺痈、肠痈能上清肺热,下利肠胃之湿而清热排脓。治肺痈胸痛、咳吐脓痰,常配苇茎、桃仁等,如苇茎汤,可起到清热排脓、活血化瘀的作用。
治疗肠痈,多配附子、败酱草等,如薏苡附子败酱散,有清热解毒、排脓消肿的功效。
- 湿痹筋脉拘挛薏苡仁渗湿除痹,性寒,尤其适用于湿热痹痛。
治风湿身通发热,常配麻黄、杏仁等,如麻黄杏薏甘汤,可发汗解表、祛湿止痛。
治湿痹筋脉挛疼痛者,常配苍术、防风等药,如薏苡仁汤,能祛风除湿、通痹止痛。
风湿痹热,多配防己、滑石等,如宣痹汤,可清热祛湿、通络止痛。
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,头痛恶寒,常配杏仁、白蔻仁等,如三仁汤,有宣畅气机、清利湿热的作用。
- 扁平疣、癌肿能解毒散结,可用于扁平疣、癌肿等疾病。治疗扁平疣,多配红花、煅牡蛎、板蓝根、大青叶等药,增强清热解毒、散结消肿的作用。
用于癌症,常配抗癌药,辅助治疗癌症。
- 用法:清利湿热宜生用,健脾止泻宜炒用。本品力缓,用量宜大。除入汤剂、丸散剂外,亦可做粥食用,为食疗佳品。
- 注意事项:本品性质滑利,孕妇慎用,以免引起流产等不良后果。

- 化学成分:主要含薏苡仁油、薏苡多糖、薏苡仁脂、脂肪油、氨基酸等成分。
- 药理作用:具有抗肿瘤、阻止或降低横纹肌痉挛作用,对子宫有兴奋作用,能降血糖、解热、镇静、镇痛等。
- 现代应用:配伍他药,可治疗慢性腹泻、化脓性肺炎、扁平疣、尖锐湿疣、带状疱疹、痤疮、膝关节积液、痛风性关节炎、急慢性肝炎、恶性肿瘤、急性病毒心肌炎、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、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、痛经等多种疾病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薏苡仁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薏苡仁的功效与作用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


